從臺灣到長春,我們丈量夜色下這一商業形態的距離
    也許現在看還自不量力,但這未嘗不是一個夢想
    從臺灣到長春,我們丈量夜色下這一商業形態的距離也許現在看還自不量力,但這未嘗不是一個夢想
    每年的八九月都有著一年中最熱鬧的夜。那熱辣辣的空氣和擁擠的街頭,因為夜市而變得更加火熱。
    37歲的小鄒老家在松原。大學畢業後留在長春工作、成家,轉眼已經十多年,小家從無到有,他對這座城市的感情也與日俱增。今年8月初,他帶著妻兒痛快淋漓地暢游了臺灣。從臺灣回來,他詫異地發現,被親朋好友問到最多的不是臺灣風光,而是“夜市”和“小吃”。小鄒由衷地認為,臺灣夜市真是令人逛不夠的必去之處。不過,自從體會過了那種喧囂與美味交織的快樂,小鄒的心就好像被什麼抓住似的很難再平靜了———自己生活的城市長春咋就沒有一處讓人“逛-吃-逛-吃”流連忘返的夜市呢?
  ■小鄒眼中
  臺灣夜市亂而有章
  一條街就能滿足從頭到腳所有的購物需求
    現在的年輕人出門旅游,別管是報團還是自由行,出發之前查一下攻略還是必要的。小鄒去臺灣前上網一搜才知道,原來臺灣的夜市有無數的花樣美食。而且,幾乎每個城市都有,歷史也很悠久。最知名的要屬臺北的士林夜市了。小鄒看網上的評論說,大陸游客來臺灣主要游覽點排名,夜市第一,其次是臺北“故宮”、然後才是日月潭與阿裡山。前車之鑒,排第一自然有排第一的道理,這更讓小鄒對臺灣夜市充滿了好奇與期待。
    繁華的士林夜市位於臺北文林路、大東路、大南路和小北街一帶,有超過500家店面和攤販。其歷史有一百多年了。資料顯示,士林夜市原是靠近基隆河的渡口,從士林農產品到艋舺、大稻埕的貨物都在這裡交易,1909年設立士林市場一直發展至今。儘管早已查了大量資料,翻看了不少網絡圖片,可真的站在士林夜市入口,小鄒還是被震住了。
    小鄒從前也到過不少城市旅游,但在夜市裡真正可以用接踵摩肩來形容的,他說只有士林夜市。晚上八點半,游客人潮如海。進入夜市,他們立刻被兩旁的小店牢牢吸引住,各種香味撲鼻而來,“明顯感覺無從下口啊!”不光有小吃,還有衣服、紀念品、伴手禮及當地的紀念品應有盡有,可以說,一條街就能滿足從頭到腳所有的購物需求。要知道,再理智的購物者在這裡都難免會衝動消費,因為,不允許你站下來,如果磨蹭著不痛快掏錢,你就會非常礙事兒。小鄒很想逐個看看這裡的新鮮兒,但擠得他實在看不過來。小鄒一家三口一邊逛一邊吃,逛了將近1個小時也才走完整個夜市的1/3。
    在高雄,小鄒一家去了著名夜市———六合夜市。據說當地人是不會來這裡的,因為游客太多,很多東西都比其他夜市貴。六合夜市其實就是一條300米長的街,兩邊居然有近百個攤位。大的攤位能有三四米寬的門臉,小的僅一米左右,每個攤位特色突出。也許是規劃在先,顯得井井有條。在這條街路的盡頭,有一家叫鄭老牌的木瓜奶,排隊的人特別多,生意很火爆,因為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曾光顧過,所以他的照片就是最佳廣告。
    逛了幾個知名的夜市,小鄒發現,臺灣的夜市每一處都聚集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,但市井特色是永久的招牌。不管多麼繁華熱鬧,看得出是經過精心規劃的,而且衛生環境都很好。那些夜市不是不亂,熙熙攘攘的其實很亂的,但卻井然有序,亂而有章。那正是臺灣夜市的過人之處,可以想象,假如一條街是那種規規矩矩的一排排相似檔口、統一牌匾,就會少了讓人走近的魅力,哪還會吸引外人去逛?
  ■導游眼中
  夜市富集庶民文化
  那裡聚集了各個地區的文化百態以及飲食特色
    夜市絕對是旅行社在推廣臺灣游時用來吸引游客的王牌。一基金會曾做調查,高達七成的外籍學生,認為臺灣夜市文化,最能代表臺灣的特色。臺灣的觀光局也有意將深具庶民文化底蘊的夜市,作為推展國際觀光的一大資源。
    省內某大型旅行社導游李靜洋經常帶隊去臺灣。她說,臺灣夜市最吸引她的是文化氣息,那種熱鬧的市井氣息中蘊含著很濃厚的文化底蘊。那裡聚集了各個地區的文化百態以及飲食特色,這其實也是臺灣夜市能夠吸引游客的根本所在。或許其他的旅游城市也有夜市,也很熱鬧,但卻不具備這樣的優勢和特點。臺灣的夜市形態不一,形成了觀光產業,對游客來說魅力無窮。
    那裡華燈初上的夜市韻味,熱鬧非凡的市井氣息,美食香味撲鼻,無不將夜市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。李靜洋說,通常情況下會給大陸團隊游的游客安排兩晚夜市,對於總體的行程來說,並不多。不過,大陸游客對臺灣夜市很感興趣,很多游客晚上自由活動的時間會到距離住宿酒店最近的夜市逛一逛。可以說,幾乎所有的大陸游客到臺灣都不會錯過夜市的。
  ■台商眼中
  經營管理嚴格
  不自掃門前垃圾,將被取消經營權
    臺灣的夜市在白天都是正常可以通行的道路,只到晚上規定的時間才出夜市,不通車,而且幾乎所有的夜市都在鬧市區。士林夜市的平日營業時間為16:00~24:00。令小鄒好奇的是,這裡的夜市非常純粹。白天的時候還是一條路,但到了晚上就成了夜市。第二天一早,再路過昨晚還是熱鬧的夜市時,路中間的攤位已不見了,車輛已在這裡行駛了。這裡的管理、規劃、居民素質都會給到過那裡的游客留下很深的印象。小鄒說,逛了幾天夜市,沒有遇到一次攤主宰客的行為。幾天的夜市逛下來,吃了烤大蝦、魷魚、蚵仔煎、木瓜,總共就花了240多元。更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夜市的衛生狀況,“那裡的環境乾凈到誰也不好意思去破壞,大家都規規矩矩。”小鄒說,在六合夜市街路中間每隔20米左右就會有一個大號垃圾桶,游客吃完小吃後,會自覺將垃圾扔在桶內。
    臺灣商人蔡仁惠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,臺灣夜市有明確的《攤販管理計劃》,會對攤販的營業時段、營業項目、經營管理、環境清潔、交通維持等有詳細的規定。商戶們都能夠自覺地維護衛生環境,除了專職的清潔人員每天在夜市結束後打掃衛生,如果攤主經營油炸飲食就要自己負責地面的刷洗。“比如我做油炸花枝丸,那每天打烊之後,就要負責地面刷洗、垃圾的清理。不然就會丟掉經營的權利。”蔡仁惠說,規定是非常嚴格的,對商戶使用的食材管理也很嚴格,一旦發現問題產品,同樣取消經營資格。
  ■百歲秘訣
  民眾自發
  製造一個夜市不太可能,這樣的夜市也不會有生命力
    臺灣士林觀光夜市發展協會執行長特別助理黃浩瑋告訴記者,他就是土生土長在士林夜市邊兒上的。在他小的時候,那裡就是夜市,只是沒有現在的規模大,沒有現在熱鬧。他回憶,士林夜市也經歷過痛苦的改革,也有過與住戶們的磨合。“我記得10歲左右的時候,商戶和住戶的矛盾也很激烈,主要就是來自於髒亂的環境和噪音。”黃浩瑋說,當時政府採取的措施是垃圾不落地。慢慢的,大家都尊重規定不亂扔垃圾,時間久了就形成一種氛圍。大約不到一年的時間,垃圾、噪音的問題就明顯改善了。如果商戶不遵守規定,就會被要求離開商圈。這樣的規定,讓一些商戶將夜市的小生意做成了事業,他們也將這當做事業去做,就越做越好了,形成了良性循環。“這就是在臺灣會有百年小吃的原因,這其實是一種傳承。”
    黃浩瑋說,其實臺灣夜市沒有明文規定在經營夜市期間不允許車輛通行,是到了那個時間段人就會非常多,車輛不會選擇路過這裡,久而久之就造就了今天的樣子。也許很多人不瞭解,臺灣那些熱鬧的、有名氣的夜市都是自發形成,再由政府扶助的,不是事先規劃好的一個區域。“臺灣多數夜市最初會形成在廟宇或者學校附近,不像大陸這邊有專門的步行街。”黃浩瑋認為,只有人氣自發聚集,形成一定規模,才會有慢慢做大、再聚集商戶的能力,從而形成有規模的夜市。所以說,製造一個夜市不太可能,這樣的夜市也不會有生命力。
  ■夜市經濟
  吸金超千億
  4.5萬個攤位貢獻新臺幣5081億元,相當於2008年臺灣GDP的4.1%
    別小看臺灣小吃的吸金能力。今年7月初,上海錦江樂園舉辦臺灣士林嘉年華夜市美食季吸引了大批“吃貨”。根據公開數據,周末時夜市日均進場達1.5萬人次。有工作人員舉著寫有“排4小時隊才能吃到美食”的牌子,勸說食客改天再來,可“吃貨”仍然執著地等待。如此可以想象,在臺灣當地人山人海的夜市,創造的商業價值就更驚人了。
    據瞭解,每5年臺灣有關部門都會走訪全台進行“攤販大調查”,目前的數字發佈於2008年,臺灣夜市共有4.5萬個攤位。2008年,全台攤販貢獻了新臺幣5081億元(按最新匯率,相當於人民幣1041.466億元)的營業收入,占當年臺灣GDP的4.1%;其中食品攤販的營收4064億元新臺幣,高達8成的占比,占當年全民食品消費的22.6%。難以相信,幾平方米的聚合,竟能產生如此驚人的效益,臺灣夜市強大的經濟功能誰敢小覷?
  (下轉Z2版)
   ■本報記者 吳麗娟
   編輯:張星美編:王銳校審:劉佳芳
  (原標題:臺灣夜市經濟:“千億GDP”背後的秘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w88vwnyg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