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晨報記者 徐 運 通訊員 田寶江
  海納百川、開放包容是上海的城市品格。新一輪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製指導意見中,強調了“突出開放包容的發展精神”,並提出不斷增強城市包容能力,推動各種資源匯聚和多元文化交流,促進社會廣泛融合。
  什麼是國際大都市?
 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,國際資本、人員、信息向一些世界重要城市迅速集聚,促使這些大城市成為全球經濟網絡中重要空間節點和樞紐,在全球經濟、政治、文化活動和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,被稱為“國際大都市”。
  按照國際化程度和影響力,“國際大都市”分為兩個層次。第一個層次是“全球城市”,英國城市規劃學者彼得霍爾對此概念作了經典解釋,即專指那些在世界的經濟、政治、文化事務中發揮全球性作用和影響力的國際第一流大城市,如紐約、倫敦、東京等。第二個層次是“國際性城市”,指具有某些國際性功能的地區性國際化城市,如巴黎、芝加哥、新加坡、首爾、法蘭克福等。
  什麼是國際文化大都市?
  21世紀是世界城市大競爭的時代,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從經濟層面逐步擴大到文化層面。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達程度,已從單一指標轉向多重指標。當城市的經濟力、政治力要素指數相差無幾的情況下,最具競爭意義、發展潛力和時效性的要素,往往是城市擁有的文化競爭力。
  文化競爭力,即文化“軟實力”,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·奈1989年提出。他認為“軟實力”是一種文化吸引力,通過吸引而非強制,使得別人自願跟隨或遵循,仿效生活方式,認同思想觀念,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創新力、凝聚力和傳播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召力和影響力。因此,越來越多的國際大都市重視文化要素所形成的綜合競爭力,促使自身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文化大都市。
  國際文化大都市通常具有如下特征:人口結構的多樣性、文化生活的多元性、文化環境的包容性、社會各方對於文化事業的積极參与性,不斷革新的文化創造力,吸引各類國際人才的聚集和發展,形成對周邊地區和全世界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影響力和輻射力。
  為何要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
 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,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,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構成。
  早在2011年上海就提出了“建設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”的戰略目標。今年2月,新一輪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製指導意見中,則強調了“突出開放包容的發展精神”,提出“要不斷擴大對外對內開放,學習借鑒世界先進城市經驗,積極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。不斷增強城市包容能力,推動各種資源匯聚和多元文化交流,促進社會廣泛融合。保護弘揚傳統優秀文化,傳承創新地域特色,增強城市魅力和軟實力,提升城市文化國際影響力”的總體發展思路。(資料提供: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http://www.tjupdi.com)  (原標題:上海努力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w88vwnyg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